12月的一天,“独腿”海警林清平乘船来到汕尾马宫附近海域——他与战友汪晓龙历经生离死别的那片海。
他们曾是广东汕尾海警局城区工作站出了名的“铁哥俩”,从禁毒打私到渔业执法,从治安管控到海上反偷渡,兄弟二人争着啃“硬骨头”,总是肩并肩、挺在前。
然而,一年多前的“3·24”海上侦查缉私行动改变了这一切。在与犯罪分子搏斗的过程中,他们双双坠海。汪晓龙被走私船高速旋转的螺旋桨重伤头部、腹部,不幸牺牲;林清平也遭受重创,永远失去了一条腿。1个月后,中国海警局为二人分别记一等功。
截肢后,每当林清平消沉、迷茫,汪晓龙那坚定的话语就会在他脑海里“闪回”:“我敢!我肯定敢!”“伤疤硬实才能防身”“对国要忠,对家人要孝”……
“他要在,一定冲在前;我做的,都有他一份!”林清平下决心带着战友的寄托重返岗位,用生命守护这片海,如今又已在一线奋战了500多天。
林清平
“我敢!我肯定敢!”
硬汉林清平聊起汪晓龙,眼眶一下就红了。他们虽然只共事了3个月,彼此都觉得像“认识了很多年”。
2年前,汪晓龙带着“灵魂三问”从汕尾海警局调到城区工作站:“在海上看到犯罪分子逃窜时,敢不敢追?遇到情况紧急时,敢不敢挺身而出?海上风浪大时,敢不敢第一个跳帮(注:跳帮是指从一艘船跳到另一艘船,常用于海警海上执法行动)?”他率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敢!我肯定敢!”
“这小子,不简单!”几次长谈,林清平愈发觉得汪晓龙“不怕苦、认死理、爱较真”,和自己性格很像,想必日后是不错的搭档。
但海上执法常与危险相伴,光有胆量远远不够。尤其是城区工作站所在的汕尾,辖区濒临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海岸线全省第二,海岛数全省第一。
从后勤转执法岗,从陆上到海上,汪晓龙刚开始可谓“从上船吐到下船”。林清平给他开起了“小灶”,教他盘缆绳、系缆柱、打绳结,传授执法知识、跳帮技巧,让他迅速通过了严格考核。
受伤后的林清平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游泳技巧
谁也没想到,生死考验来得这么快。
2023年3月24日凌晨,汪晓龙、林清平、王圣森、陈泳熙四人根据线报,驾船在汕尾马宫附近海域蹲守,调查一海上走私团伙行踪。
3时许,林清平通过夜视仪发现,远方海面上两艘走私船紧紧地靠在一起,有人来回把大船上的货物转移到小船上。
他定睛一看,发现大船船尾有6个若隐若现的凸起。原来,这是一艘加装了6个马达的摩托艇,走私分子惯用的“大飞”!
林清平他们悄悄靠近,发现小船已装得满满当当,随时可能开船逃离。
“不能让他们跑了!”请示后,四人当即将侦查任务转为抓捕行动。50米、30米、10米……“中国海警,不许动!”铿锵有力的喊话声“震碎”黑夜,更将走私分子震“一激灵”!
汪晓龙抓住机会,纵身跳到“大飞”前舱。3名走私分子慌忙逃窜,他又飞身扑去,与之发生激烈搏斗。在执法船上指挥的林清平见状,果断跳帮增援。突然,有一人窜到驾驶台,猛地推起“大飞”发动机操纵杆,企图开船逃跑。
“砰”的一声!船间缆绳绷断,“大飞”船头笔直翘起,剧烈的晃动将汪晓龙、林清平甩入海中,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击中了他俩,鲜血染红了一片海……
“晓龙!晓龙!”挣扎出海面,林清平发现左腿使不上劲了,他伸手一摸,“腿好像没了”。顾不了那么多,他大声呼喊晓龙的名字,队友们循声将他救了上来,却始终没发现晓龙的身影。2天后,汪晓龙的遗体被找到,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
经此一难,林清平偶尔会被问到关于选择的问题:“若再遇紧急关头,还会义无反顾吗?”他说,汪晓龙对“灵魂三问”的答案就是他的答案。
“伤疤硬实才能防身”
林清平只剩下一条腿了。术后的疼痛让他辗转反侧,更疼痛的是“晓龙走了”。
“希望截肢的是他,牺牲的是我。”夜深人静时,很多想法会在林清平脑海里打转:“晓龙的父母怎么办?”“我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当海警?”“会不会成为家人的拖累?”……
汪晓龙的父母来看他了。“没有责备,只有关心。”林清平感念二老的坚强、良善、敦厚,也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支持、帮助下渐渐振作起来。
一次,抚摸着残肢,他猛地想起了汪晓龙曾写下的一句话,心里一震:“我得站起来!将骨茬磨平、伤疤磨厚,尽早归队!”
林清平宿舍里摆放着汪晓龙的照片
汪晓龙写下的这句话是:“伤疤硬实才能防身。”
林清平的“精气神”回来了。清晨被痛醒,他索性去康复中心训练;训练结束,他用热毛巾擦去已凝固的血迹,又重新裹好纱布;临睡前,他用弹力绷带在病床上反复锻炼残肢力量……
负责陪护的同事江冠南看着心疼,林清平反而安慰道:“没事儿,这点痛,不算什么。”妻子林少红“责备”他不给自己“留后路”,但也自知拗不过丈夫,默默成为他的坚强后盾。
高强度的训练让伤口不断开裂。钻心的疼痛来袭时,林清平会“想当年”鼓励自己:那些闪亮的日子,铺满了踏遍海岸线的坚实足迹,充盈着与战友并肩战斗的热血无畏,回响着“穿上这身海警服,就意味着奉献”的铮铮誓言。
医生也没想到,林清平仅用了3个月便适应了穿戴假肢行走,并重返了工作岗位。他们原本预计的时间是至少半年。
林清平在锻炼
可是,由于肌肉萎缩、假肢不灵活,林清平有些“跟不上工作节奏”。但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吃苦的决心,更有足够的耐心。他每天坚持快走1万步、骑自行车60分钟、负重20公斤行走……
集合速度慢,他起得更早,穿戴好假肢提早就位;体能跟不上,他就利用休息时间给训练“上强度”;跳帮腿没力,就给伤腿绑上沙袋来练习。
唯独游泳,让这位曾经的“水中飞鱼”犯了难。第一次下水,由于重心不稳,林清平沉了下去,接连呛了几口水。那段记忆瞬间被激活,他只觉两眼一黑,居然溺水了。
被救起后,林清平浑身都在发抖。但是,他没有退路。游泳是海警执法员必备的技能,他逼着自己克服恐惧,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游泳技巧:单腿蹬壁,再侧翻,抵消身体不平衡带来的影响,而后保持频率,一呼一吸地前进……
13分41秒,这是林清平术后第一次游400米蛙泳的成绩。如今,他可以轻松游进10分钟,这个成绩在全站都排得上名次。
他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残肢刚健了、身板硬朗了、状态也回来了。
林清平在康复中心锻炼
“对国要忠,对家人要孝”
汪晓龙曾在日记本扉页写下“对国要忠,对家人要孝”9个字。抱持着同样的初心,坚守着一样的誓言,林清平也以此鞭策自己。
为了更好为国尽忠,他时刻准备着重回战斗的“浪尖”。出于关心,教导员范扬迪刚开始并不赞成:“腿有伤,得好好休养。”
但林清平谢绝了“特殊照顾”,拼尽全力取得了体能考核“优秀”的成绩。闲不住的他,还主动与年轻的同事分享执法心得,协助破获大案要案,并牵头成立了汪晓龙志愿服务队、普法宣传队、红色文化宣传队,造福辖区群众。
2024年6月22日,林清平心心念念的行动机会来了。
林清平和同事们在执行任务
上级指示汕尾海警局前往红海湾海域处置非法捕捞行为。这天,恰逢他带船出海巡逻。考虑到案发处风浪较大,站长余华建议换人带队查缉。“我不能有任何特权,随船出海执勤是我的职责!”林清平回应得斩钉截铁。
回忆起那次行动,队友们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他左腿蓄力,趁执法船“踩”在浪花最高点时纵身一跃,稳稳落在非法捕捞船只上,再将嫌疑人干脆利落地拿下。他的动作虽不像过去那样麻利,但也相当自如,不知情的人很难看出他戴着假肢。“太拼了!”队友们纷纷感叹!
林清平和同事们在执行任务
林清平说,他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晓龙他要在,一定冲在前;我做的,都有他一份!”
说到做到!林清平的家“扩容”了。他开始叫汪晓龙的父母“爸妈”,去年还特地和战友们去安徽陪他们过中秋节;晓龙奶奶去世,他一瘸一拐地走了2公里山路,为老人送行。
对于家与国的理解,林清平曾指着亲手折的纸船,这样告诉妻子:“海警以舰艇为家,这是大家,我们是小家!”他立马得到了温柔而坚定地回应:“你守护海,我守护你。”
2岁多的女儿会主动帮爸爸按摩残肢,还不时小心地亲吻;3岁多的儿子总自豪地对同学说“爸爸是大英雄”,也立下了“要像爸爸一样勇敢”的志向。
12 月的这一天,林清平看着海浪翻涌,思绪飘远,思念更甚。“晓龙已走了600多天了。”他默念着战友曾写下的日记:“哪怕遇到再大的危险,穿上这身海警执法服,我就要用生命守护这片海,这是我的诺言。”
这也是林清平此生要践行的承诺!
采写:祁雷 曹斯 汪棹桴 见习记者 黄子欣
摄影:郑新洽 卓杰
剪辑:卓杰
通讯员:江子波
海报:刘子葵
策划:曹斯 王溪勇 王海军
监制: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