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都迎来了新的生命,又到了一年一度接羔育幼的时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尼区那玛切乡卡索村,感受那份春日牧场的生机与活力吧。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寒意,卡索村的牧民们便已开启忙碌的一天。他们熟练地将羊群赶出羊圈,前往附近的草场放牧。而留在羊圈里的初生小羊羔,如同草原上跳跃的精灵,此起彼伏的咩咩声不绝于耳,那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为初春的草原增添了别样的热闹,也为牧民们带来了收获的希望与喜悦。
接羔育幼的过程中,牧民们依靠着代代相传的经验,精心呵护着每一个新生命。从母羊临产前的悉心喂养,到羊羔出生后的保暖护理,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牧民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巧,帮助母羊顺利生产,确保每一只小羊羔健康成长。
走进牧民热达的羊圈,他正专注地引导昨晚刚出生的小羊“认亲”,让小羊能尽快喝上母乳。热达在羊舍中来回穿梭,仔细检查每一只小羊羔的状况。在他看来,小羊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至关重要,因此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从喂养时间、活动量到健康监测,每一处细节都被他记在心里。
日暮时分,牧民们在羊圈内动作轻柔又熟练地抱起一只只小羊羔。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小羊羔安置在用牛粪堆砌而成的幼圈内,这些牛粪堆砌的“小窝”,是天然的保暖屏障。七八个小羊羔挤在一个幼圈内,它们毛茸茸的身体挨着彼此,看起来十分温暖。
春季的接羔育幼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接羔育幼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保障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也为牧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只只小羊羔就是牧民们未来的希望,它们的茁壮成长,成为那玛切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色尼区是那曲市的牧业大哥,牦牛存栏量达45万头,数量相当于其他10个兄弟县的牦牛总和。鉴于牧民们更喜欢养牛,在其他乡镇,羊存栏相对较少。而那玛切乡作为色尼区的牧业大乡,很多牧户还沿袭了养藏绵羊的习惯,2024年藏绵羊存栏就达到了105068头,出栏率达到45%,出生27422头,属于色尼区规模养羊的“一枝独秀”。2025年春天刚到,那玛切乡的牧民们在转场中遇到接羔,双份幸福的“负担”,让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那玛切乡的接羔育幼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在牧民们的悉心照料下,新生命不断诞生,为草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些鲜活的生命,正与色尼区的牧民们一同,为今年的畜牧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