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生命禁区”。今年6月,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两位盲人学生嘎色拉姆、美朵拉姆和音乐老师格桑扎西合唱的《年少的你啊》片段,通过“拉萨融媒”转发后火爆网络。3个月后,两人在西子湖畔唱响歌曲《如愿》,天籁之音再次治愈众人。
拉姆,在藏语中是“仙女”的意思。两年前,嘎色拉姆、美朵拉姆两位“小仙女”进入这所刚成立的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由辽宁、浙江两省筹措援藏资金创建,是那曲市特殊教育实现分类办学的产物,招收视障、聋哑两类残障儿童。
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嘎色拉姆小时候,我们村里面的那些小朋友都叫我“瞎子”,然后就这样子侮辱我、歧视我,非常难熬。我连眼睛都看不到了,我活在这个世界上面还有什么用啊,我真是个“废物”…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索朗秋吉以前这些小孩不敢想象自己可以通过手语和盲文来接受教育,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可能就养在家里了,这个小孩就一辈子在牧区,可能对家长来说是一个负担。在这里,她们每天有语文、体育、音乐等十余项丰富的课程。老师们量身定制的“爱与教”是黑暗中的光,给了她们自信和力量。
在这里,她们每天有语文、体育、音乐等十余项丰富的课程。老师们量身定制的“爱与教”是黑暗中的光,给了她们自信和力量。
虽然两人自幼失明,但都十分乐观。和她们聊天,听她们唱歌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底色,就像高原上迎着明媚阳光肆意生长的格桑花,开得灿烂耀眼。在二特,两人接受了专业系统的教育,还遇到了改变她们人生的良师——格桑扎西。是他发现了她们的闪光点,并用耐心、细心呵护培养这份天赋。
在特教老师们的耐心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两人喜欢挑战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让人大开眼界。嘎色拉姆、美朵拉姆还演唱了校歌《与爱同行》,歌词动人心扉,仿佛唱出了所有特殊孩子们的呐喊。
而这首《与爱同行》,也成为两人“振翅高飞”前对母校最深情的告白。今年,在浙江援藏力量的帮助下,羌塘折翼天使委培计划启动,每年选派那曲市优秀盲聋初中毕业生赴浙江省盲聋学校继续深造,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听说可以去浙江上高中,嘎色拉姆、美朵拉姆喜极而泣,高兴得整宿没睡。过去,受制于气候条件和思想观念,这些特殊孩子很难享受到公平教育。西藏已有的7所特殊学校,都未开设聋哑学生高中阶段课程,能够去区外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意味着嘎色拉姆和美朵拉姆不用像以前的孩子那样毕业后回家放牧,她们拥有了读大学的机会。梦想,离她们更近了。
临行前,他们排练了新的歌曲《如愿》,格桑扎西在朋友圈分享了这首温暖的歌,他说,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如愿。
出发的日子到了,嘎色拉姆、美朵拉姆早早收拾好行李。才刚入秋,羌塘草原的清晨已经很凉了。5点半,一行人提着大包小包赶往那曲火车站,奔赴美好的未来。
经过两天跋涉,两人到达将要开启三年学习的地方——浙江杭州。先进的教学设施给了嘎色拉姆、美朵拉姆很多惊喜,两人迫不及待地体验着,脸上满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憧憬。
由于教育资源所限,两人还没接触过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和班上其他同学起跑线不一样。班主任陈晓英说,两人会和班上其他同学一起正式上课,课下再把落下的基础慢慢补起来。等到大家起跑线一样了,会根据两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培养。
那曲和杭州,相隔3600多公里,跨越千山万水。可是山再高、路再远,也挡不住她们求学的脚步。羌塘草原的嘹亮歌声越过层层山岗,终会到达更远的远方。
对口支援西藏30年,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让西藏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各方面素质显著提升。援藏搭建了一座座西藏和区外交流的桥梁,曾经横亘在高原儿童求学路上的重重瓶颈,正被一点一点被破除。越来越多的“拉姆”通过学习拥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成为建设新西藏的骨干,为这片土地注入了蓬勃发展的力量。也正因如此,在这广袤的雪域高原上,真正留下了一支支 “不走的队伍”,他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西藏发展的漫漫征途。